內容摘要:
古代的人認為初生嬰兒是沒語文思維能力的小動物。
這樣的想法持續千年,上一世紀的英國哲學家洛克也把嬰兒的心靈
比喻為一張白紙,而由於後天的學習經驗,才使知識逐漸累積,
成了會思想的有靈性之人。嬰兒是沒有思維的「東西」嗎?
最喜歡的地方:
Arizona的研究人員利用特製的攝影設備把嬰兒眼睛掃描的位置與時間都登記下來。他們發現嬰兒對新奇的事物會「看久一點」。
利用嬰兒這個看東西的特性,研究者就設計了實驗。
首先,他們在五個月大的嬰兒前方擺個玩具米老鼠,然後用布幕蓋起來。這時候在嬰兒面前,又來了一隻米老鼠也走到布幕後面。布幕被慢慢的拉起來,嬰兒看到的是只有一隻米老鼠或者兩隻米老鼠。嬰兒的眼光在前者就會凝視良久,在後者就會一掃而過、毫不在意!
這個實驗也可以反過來做。先看到兩隻米老鼠,布幕蓋下來,看到其中一隻米老鼠跑掉了。布幕掀開後,有時是剩下一隻米老鼠,有時是兩隻。後者是錯誤的,所以嬰兒就注視比較久。三、四個嬰兒參加實驗,結果都一致。結論是五個月大的嬰兒不但能看清楚米老鼠的個數,而且能做簡單的加、減!
為什麼:
原來「五個月大的嬰兒」就連加減法都OK,神奇!就連其中一隻米老鼠跑掉了。有時是剩下一隻米老鼠,『有時是兩隻』。後者是錯誤的,所以嬰兒的目光就注視比較久。也發現有了問題。
心得感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